原才—风俗之厚薄奚自乎?

《流的传承》作者原田武彦捎来的提醒:
tps (lean) 文化の構築
構築豐田生產方式的文化

これまでの文化を変えるのは簡單ではない。
要改变迄今的文化并不简单。
トヨタのtpsも25年余の年月を要した。
丰田为落实tps也花了25年以上的岁月。

tps 文化の構築  構築豐田生產方式的文化
強力推進topが変わらなかった。 强力推进的top[公司里当然是唯top马首是瞻,但曾国藩《原才》中的那一、二人—“风俗之厚薄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”则包括所有拥有影响力的人。]没有改变[人没改变,志向也没改变。在丰田,这志向是继承自丰田佐吉、丰田喜一郎,以致于今日。]。

这句话直接翻译也的确如此,但其中深意却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。苦搜枯肠,在网络上搜寻“一国之风俗⋯⋯”,终于找到曾国藩的《原才》,正可补足原田先生的深意。

1.公司里当然是唯top马首是瞻,他当然是曾国藩《原才》中的那一人:风俗之厚薄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。
2.风俗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样,起初力量很微弱,到了最后就成了一股不可抵抗的力量了。
3.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,使贤能有智慧的人都居要职、掌权势,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,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习俗相同。
4.现在有地位、掌大权的人,往往说:“天下没有人才。”他自己站在显赫的地位,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移风易俗,造就当代的人才,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;说他不是自欺欺人,可以吗?不行的!
5.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,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,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,都有责任参与此事。
原才–曾国藩

【作者】曾国藩(1811-1872),初名子城,谱名传豫,字伯涵,号涤生;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(现属湖南省娄底市)人。中国近代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与胡林翼并称曾胡。曾国藩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「晚清四大名臣」。谥文正。
这篇谈论人才的文章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,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。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及责任。

【原文】
风俗之厚薄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。民之生,庸弱者戢戢皆是也,有一二贤且智者,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;尤智者,所君尤众焉。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,则众人与之赴义;一二人者之心向利,则众人与之赴利。众人所趋,势之所归,虽有大力,莫之敢逆,故曰:“挠万物者,莫疾乎风。”风俗之于人心也,始乎微,而终乎不可御者也。

先王之治天下,使贤者皆当路在势,其风民也皆以义,故道一而俗同。世教既衰,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,彼其心之所向,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,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,于是乎徒党蔚起,而一时之人才出焉。有以仁义倡者,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;有以功利倡者,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。水流湿,火就燥,无感不雠,所从来久矣。

今之君子之在势者,辄曰天下无才,彼自尸于高明之地,不克以己之所向,转移习俗,而陶铸一世之人,而翻谢曰:“无才。”谓之不诬可乎?否也。

十室之邑,有好义之士,其智足以移十人者,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;其智足以移百人者,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,然则转移习俗,而陶铸一世之人,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,凡一命以上,皆与有责焉者也。
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,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;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,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,恐一不当,以坏风俗而贼人才。循是为之,数十年之后,万有一收其效者乎?非所逆睹已。

【译文】
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出来的呢?来自于一两个人的心理趋向罢了。生在世界上的人,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,如果有一两位贤能的人,大家就会尊他为领袖,而且接受他的领导;更贤能的人,所领导的人也就更加多了。这一两个贤能的人内心趋向仁义,大家就跟他走向仁义的路;这一两个贤能的人内心趋向名利,大家也跟着他走向名利。大众所走的方向,就是情势所趋,即使有很大的力量,也没有敢违抗它的。所以说:“摇动万物的没有比风的力量更快更强劲的了。”风俗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样,起初力量很微弱,到了最后就成了一股不可抵抗的力量了。

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,使贤能有智慧的人都居要职、掌权势,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,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习俗相同。世道教化衰微后,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,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,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、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。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。这样,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,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。倡导仁义的人,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牺牲生命;以功利来号召的人,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死,绝不回头。水向潮湿的地方流,火向干燥的地方烧,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响应的,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。

现在有地位、掌大权的人,往往说:“天下没有人才。”他自己站在显赫的地位,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移风易俗,造就当代的人才,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;说他不是自欺欺人,可以吗?不行的!

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,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,他的智慧能力足以改变十个人,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,把他造就成人才;如果他的智慧能力能够改变一百个人,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,把他造就成人才。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,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,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,都有责任参与此事。

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,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;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,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,担心稍有闪失,就会败坏风俗,伤害人才。照这方法去做,几十年以后,或许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收到成效吧!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。

分享至:

如有反馈,请邮件联系凯发k8官网登录vip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