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心白菜的啟示

​自2015年10月開始,一起做豐田生產方式改善的榮富工業,6月將參加上海的精益峰會,並發表一年多來的活動心得。這幾天與我研究要發表的報告,其中有個場景是我提醒林總經理一定要介紹給大家,引興的王慶華董事長還特別提示照片要放大。這兩張照片可說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精髓之一。

2015年12月底,榮富在員工教育中,做了個實驗,兩組人要將10個1/2個包心白菜切成1/4個,再包裝起來。左邊那組是全部切完之後才包裝。右邊那組是切一個包一個。

實驗初期的狀態:右邊那組一個流,兩人並行作業:

右邊那組完工時的狀態:

當時包心白菜生產過剩,新聞報導採收包心白菜不符成本,農民忍痛刨除。有愛心的團體則發動義買,協助農民度過難關。林總經理也認購了一車,分享同仁。除此之外,也趁此機會,來了個切高麗菜實驗,讓大家親身體驗「批量作業」與「一個流作業」的差異。

批量,時間與數量的集中,菜賤傷農。

愛心只能救急,卻無法解決系統上集中生產的問題。

供過於求、供不應求,造成價格的波動。

對於榮富工業的改善活動,我一開始即用下圖來說明,要將多台一字排開,大家一起做同樣作業的批量生產、批量流動,改成一台生產、一台流動。

 

當然要改變數十年來的習慣絕非易事。這時包括切包心白菜等員工教育訓練,現場的實驗等活動逐漸地展開,當大部分的人都了解新方法的好處之後,才逐漸地展開。

半年之內,原來批量生產的方式改善成了「一個流」生產線。確認了其效果之後,第二條生產線也順利完成。

話說回來,高麗菜生產過剩的原因不也是批量(時間與數量的集中)生產、批量流動惹的禍嗎?

也許農業與工業的確不同,不可強求農業要平準化生產、一個流,但工業為何仍存在著農業的心態呢?大野耐一先生在其經典著作「豐田生產方式」第一章的最後一節中,即對農業與工業的差異有所評論。

「也許,這是農耕民族的一種宿命。我們的祖先,幾十幾百代以來從事耕作以為主食,而且一定會有若干儲藏以備自然災害等不時之需。我們雖身處於物資豐富的時代中,但祖先傳承下來的基因,並沒有改變,這由石油危機時,大家搶購衛生紙等行為,就可以獲得證明。」

「我主張在現代的『工業社會』,我們必須要排除那樣的心態,不應該還停留在『農耕民族』的狀態。」

即使現代的農業,已有「蔬菜工廠」的實例出現,身為工業人,能不奮起嗎?

 

分享至:

如有反馈,请邮件联系凯发k8官网登录vip: